English

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理论研讨会述要

1999-12-27 来源:光明日报 箫吟 我有话说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1世纪城市发展理论研讨会日前在南京召开。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中央思想宣传领导小组副组长王茂林、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龙永枢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李京文、朱铁臻、林凌、田雪原、杨重光、刘维新、岳颂东、张曾芳等数十位理论界知名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市长、企业家百余人,就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实践及二十一世纪城市发展等议题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热烈研讨。现将研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21世纪中国城市化发展应走“大、中、小并举”的道路。近年来,关于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普遍关注的。有人认为,我国大城市人口机械增长较快,城市建设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需要,因而应严格控制大城市的发展,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大城市的较快发展,是世界各国城市化初、中期的共同特征,以人口、经济、科学文化的高度集约为特征的大城市,对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于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的竞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应大力发展。与会者经过研讨,普遍认为,21世纪中国应走大、中、小并举的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那种单纯强调发展“大”或“小”都不太切合实际;或者人为地控制某一类城市的发展,也是控制不住的;城市既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要适应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即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若干规模不等、性质不同而又相互依赖和制约的城镇体系结构;适当放宽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限制,因地制宜地解决大、中、小城市的合理结构。

二、加快区域经济合作,力争使东中西城市经济共同发展。目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无序化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两大难题,这其中有环境的因素,有政策的因素,也有体制的因素。与会者认为,过去实施的倾斜性区域发展政策已经成为导致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催化剂,因此,有必要对区域发展战略进行反思,从而适时地调整,以适应现实需要。与会者同时也认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的存在为区域合作提供了机会,但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合作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和官僚思想的存在。因而,应建立和完善干部考核和聘用制度,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打破地区封锁,推进跨地区的产业重组,以促进跨区域的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在此方面,城市之间的协调配合尤为重要,也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

三、加强城市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充分发挥城市经济学会的作用。与会者认为,城市化道路的选择问题、城市经济区域发展问题、如何促进城市现代化问题,以及城市经济结构完善、城市经济的协调运行、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都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这就要求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学。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许多重大问题,都需要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联合起来共同研究。城市问题、城市经济问题涉及到广泛的领域,诸多重大问题,不是一个研究机构、一个学校所能解决的,需要联合科研、政府、学校和企业协作研究,联合攻关,共同提出对策,形成“产官学”相结合的研究机制。对一些重大问题,由政府、专家和企业家共同进行分析、加工,提出结论、对策和方案,最后交由有关部门付诸实施,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城市经济学会联系了全国研究城市经济的知名学者、专家,城市领导,以及众多的企业家,本身就是一个“产官学”相结合的团队,因此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协作研究,联合攻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